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

投资2.2亿的遵化旺年鸿红木文化博物馆成烂尾 为何多年未能解决?

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近年来,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多部门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我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群众和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2024年4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指出,优化营商环境是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对督查调研发现的问题,有关地方和部门要高度重视,聚焦促进公平竞争、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破除市场壁垒、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政务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痛点难点,拿出务实管用的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近几年,遵化籍企业家“旺年鸿红木文化博物馆”项目负责人宋晓军四处求助反映遵化市对旺年鸿博物馆及城西工业园区民营项目“新官不理旧帐”,不兑现招商引资承诺,导致他所投资2.2亿的旺年鸿红木文化博物馆烂尾搁置。

据宋晓军反映,2012年,宋晓军开始谋划旺年鸿红木博物馆项目,当时他考虑到地缘优势,计划将项目地址初选于北京昌平区。当时的遵化市委领导多次找他进行洽谈,详细介绍了遵化的招商政策、项目建设环境等情况。并承诺优惠贷款利率、土地政策等条件,宋晓军出于对遵化政府的信任,考虑他本人做为遵化人,应该为家乡出一份力量。于是最终决定将博物馆项目改为落户遵化。

宋晓军本人对红木及红木家具有着特别的爱好,同时红木文化产业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与本地经济转型合拍,也真正能够为家乡做些实事,因此他决心依托红木文化博物馆这一个平台,把遵化这一产业做强、做精,并向全国给予推广,让更多的人用上遵化制作的正宗皇家家具,并带动本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据介绍,遵化市旺年鸿红木文化博物馆(以下简称旺年鸿)是遵化市2012年政府招商引资项目,由遵化市发改委立项,并于2012年底市政府规委会通过。“并约定旺年鸿先期垫付资金建设博物馆,后期由政府介入,合并建设为遵化博物馆(遵化博物馆2008年立项,时至今日,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进行建设)。并帮助办理银行贷款,修通旺年鸿东侧的文山路和华山路,配套建设天然气、供热供暖管道、上下水及排污管线、有线电视及宽带网等基础设施。”宋晓军说。

据宋晓军表示,2013年6月,旺年鸿项目开工建设。2014年底一期工程完工。我共投资2.2亿元,博物馆收藏木工工具、红木家具、民间各类老物件等藏品上百件。作为遵化文化产业标杆,旺年鸿于同年荣获河北省十大文化产业项目。2017年,被遵化市委宣传部授予优秀文化博物馆称号。

image.png

2015年,在旺年鸿完成基础建设,准备大展拳脚之时,遵化市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新上任的遵化市某领导以该项目是“资源城市搞文化产业纯属乱弹琴”为由强制叫停项目建设。随后,废弃了“西扩,南拓,东限,北控”的遵化城市规划,改为发展东部新区。这一规划的改变,致使包括旺年鸿在内的西部工业区企业处于尴尬境地。

据当年遵化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5至2016年要“谋划包装文化产业项目”,“力争将红木文化产业园创建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而到了2017年至2018年却只字不提红木文化产业。旺年鸿负责人多次向主管部门反映项目建设规划及存在的问题,请求尽快落实兑现承诺的优惠政策,却被相关部门敷衍拖沓不理,致使银行贷款承诺落空,博物馆内装工程建设停工、后续项目全面荒废,目前博物馆生存举步维艰。

一个原本大有可为,投资两亿多元的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还没开始发展,就这样被拍到沙滩上,旺年鸿全面陷入生存绝境。几十亩地,上万平米楼房空置,给企业、国家、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不良影响。

image.png

不得以,宋晓军通过相关信访渠道反映问题,但相关部门没有给出解决方案,当地银行连正常业务也不敢为旺年鸿办理贷款,也没有任何主管领导到旺年鸿调研情况。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强调,要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健全对各类所有制经济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稳定的预期。

遵化企业家旺年鸿项目负责人宋晓军的求助和反映的是否属实?遵化市的营商环境到底如何?从2015年至今已有9年时间,做为旁观者我们不得而知,希望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各级部门能够引起重视,调查清楚该事件真相,扳倒阻碍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出台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好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健康发展。严格贯彻落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